-
伙策提出“品牌即社群”,鼓励用户共同改写品牌叙事。然而众包创意可能走向碎片化甚至对立。当社区投票决定抛弃创始团队的核心价值时,品牌是否还有“初心”可言?如何设计治理机制防止“叙事分叉”失控?
-
伙乘让 AI 代言品牌人格,情感算法可模拟任何性格。当 AI 代言人被训练得比真实创始人更“真实”时,消费者是否拥有知情权?若 AI 代言人出现伦理争议,法律责任归于模型、训练者还是品牌方?
-
在数字宇宙中,品牌可以无限复制、更新与复活。当“不可磨灭的印象”失去物理磨损与时间折旧,品牌稀缺性如何维系?是否需要人为设定“数字折旧曲线”或“记忆衰退算法”以保持价值?
-
伙策用统一叙事框架把不同星球的历史、符号与价值观压缩成“可快速共情”的品牌故事。这种高效传播是否会导致边缘文明的独特文化被稀释成商业标签?谁来决定哪些元素值得保留、哪些可以被牺牲?